所谓实权更大,这么简单的粗暴的分析中央官员与地方官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。所以我们先来系统的看看尚书与总督在清朝的定位。
尚书
尚书这个官职的年头就比较长了,前面的不再赘述。明太祖朱元璋,为了限制相权,于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,六部各设置一尚书,直接听命于皇帝,成为当时的国务大臣,正二品。清朝沿袭明制,设置六部,六部长官为尚书,同时理藩院长官亦为尚书,分掌政务。顺治元年(1644)六部各置满汉尚书一员,理藩院设置满或蒙古尚书一员,最初满员为正一品,汉员正二品,顺治十六年全部改为正二品,康熙年间有过品级上的反复,到雍正八年(1730)满汉皆定为从一品。直到宣统三年(1911),改名为大臣。
总督
明清地方长官。始于明正统六年(1441),以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征麓川。初非专设,事毕即罢。后来各地逐渐增设,成为定制。除此之外,还有管辖全国型专门事务的总督,例如河道总督、漕运总督。清朝沿袭明制,成为地方最高长官,位在巡抚之上,专辖一省或二三省,综合管理军民要政,被视为封疆大吏。一般挂兵部尚书或右都御史衔,但是并非实官。清朝定制为正二品,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。实际上中后期总督兼兵部尚书成为定例。因总督可以节制地方文武,故又尊称为制宪、制府、制台。
到底谁实权大?
从实权上来说,各部尚书之间都是有区别的。在清朝,主管人事的吏部尚书、主管军事的兵部尚书,主管钱粮的户部尚书,主管刑事的刑部尚书,权力都是极大的。这些人相较于地方总督,更接近皇帝,拥有更大的前途,可以左右全国的军政事务。
康熙朝权倾朝野的索额图曾任户部尚书,纳兰明珠曾任吏部尚书,雍正朝、乾隆朝名臣张廷玉曾任礼部尚书、户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。乾隆朝大名鼎鼎的和珅,更是做过除了工部尚书外的其他五部尚书。
清朝前期,西北用兵频繁,陕甘总督、四川总督一般实权较大。例如被雍正皇帝搞死的年羹尧,就曾任四川总督、川陕总督,在任上频繁出兵作战,并在这个职务上成为拥立雍正皇帝的肱骨之臣。直隶总督作为京畿大员,一直实权较大,另外就是两江总督,作为清朝的主要财税来源,管理当时最为富庶的江苏、安徽、江西三省,实权也比较大。
清朝后期,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官职很长,直隶总督、文华殿大学士、北洋通商大臣、兼任兵部尚书、都察院右都御使等职务。作为总督的李鸿章,及其前任曾国藩,后来的袁世凯,都是位极人臣,拥有京畿地区的军政实权,权力极大。
1 条评论
daxi · 2018年10月25日 上午8:50
学无止境,认真拜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