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:“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”,多数时候,人越老也就越爱念叨过去的事情,总结和回忆自己的丰功伟绩,也会向别人说说曾经作错的事情,这是人性所驱,古今一也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,一辈子处事果断、敢杀敢干、智力高也看得远。到了晚年,却总爱跟一些老臣检讨自己的得失,很多话现在听来,蕴含着巨大的智慧。

明太祖朱元璋

按照《明史》太祖本纪的记载,朱元璋在病重的时候,总会跟臣子们讨论当初为什么能够力克群雄、建立大明:

“我生在天下大乱的年头,被迫参加起义军,本来就是为了吃饭活命而已。渡过长江以后,四处兵痞称王称霸、打家劫舍,全不成材料。只有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实力最大,一个所处的地方富庶,另一个军力强大,我什么都没有!优点就是不乱杀百姓,说话算话,刻苦做事,和大家同心一力,才挣出这份基业。”

“当年平定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时候,别人都劝我要先打陈友谅,因为他弱小一些,还怕惹事,所以好对付。我的看法是,张士诚气焰骄躁,陈友谅比较老实,如果先打友谅,士诚肯定倾巢出动攻击我,那就必败无疑了。结果真的如我所料,先攻打张士诚,友良不敢出兵救援,才有了后来的成功……不论何时,都要以机动争取主动,运用对方弱点,尽量避免两线作战,集中兵力使敌人处于被动地位,我当年的战略是成功的。”

朱元璋手迹

不止如此,朱元璋还经常躺在病榻上思考元朝灭亡的教训,给后人提出更多的执政警示:

“元朝的灭亡是统治者招惹的,如果元朝皇帝能够小心为政不偷懒,不专讲享受,臣下尽心做事,不贪污,不争权夺利,怎么能引起这次大革命呢?又怎么会造成割据分裂的局面呢?我的江山是从天下群雄手里得到的,不是从元朝手中得到的(我不反,别人也会反的)。”

建文帝朱允炆

1398年6月24日,七十一岁的朱元璋结束了他三十一年的执政生涯,到了另外一个世界,终于可以不再纠缠于国事和权力角逐之中了,此前立好的遗嘱,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嘱托。为了便于理解,分成几条:

“①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,忧危积心,日勤不怠,务有益于民。

②奈起自寒微,无古人之博知,好善恶恶,不及远矣。今得万物自然之理,其奚哀念之有。

③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,天下归心,宜登大位。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,以安吾民。

④丧祭仪物,毋用金玉。孝陵山川因其故,毋改作。

⑤天下臣民,哭临三日,皆释服,毋妨嫁娶。诸王临国中,毋至京师。

⑥诸不在令中者,推此令从事。”

南京明孝陵

分类: 史秀

0 条评论

发表评论

Avatar placeholder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